骑5纪实——在骑行中拥抱未知,收获成长
时间: 2020-09-21 来源: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
分享到:


-关于骑行活动的小简介~


最开始骑行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,到现在已经举办了5次骑行活动, 每年暑假都会有为期一周的骑行。每一次骑行的地点和主题都不大一样,但一直不变的是骑行的漫长路程和艰难环境:单日最长路程曾达过110公里,上过高原,下过峡谷,基本要在太阳暴晒中骑(因为是暑假),有的时候还要适应高原,沙漠,横风还有动不动就几公里的上坡,怎么绝望怎么来,真的是洁癖患者和易晒黑人士的天敌


 


·5次骑行小梳理;


1

 上海青岛


2

上海江西庐山


3

青藏高原:绕青海湖一圈柴达木盆地

可可西里


4

 上海环千岛湖三清山

(本来计划是台湾,因为台风改程)


5

 兰州敦煌

(丝绸之路的一部分,超酷的越野之旅!)


 


附:骑行队服好看的!设计的叔叔超用心der 


5体验-路线


 


5注定是不平凡的,不管其所在海拔,环境和形式都彰显着这一点。


骑行路程中,它的海拔注定了不让人好过。第一天的40公里全部上坡,有时陡峭,有时平缓,但都毫无例外难以前行,直到海拔3500公里处才结束。所幸大部分人没有高原反应,即便氧气稀薄,慢慢骑每个人也都坚持到了最后。但再加上极端的环境呢?西域独有的荒漠地区和横风,经过凹凸不平的土路还有蜂窝,跨过山峰,还有那并不陡但很长的上坡,无时无刻不在磨练着耐心和体力,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。


啊,没事呢,我们有保障车,可以及时救援的。


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,不是吗?保障车也不一定时刻在身边吧。为什么要去做这种高风险的事呢?只是为了体验一下真的有必要吗?


你们……为什么要去骑行呢?


 


很有意思的是,直到骑5我才对这个问题得出几个像样的答案。


因为挑战极限。在每一篇写运动的作文中被反复强调的坚持和战胜自己,再说一次只会更单调无趣。摸着良心说,凭自己的意志我应是做不到这些的,能做到更多是因为团队。每次被其他队员甩在后面的时候,看着他们的背影,不大甘心,不想拿自己是女生作为借口,拼命追上去,没有一次敢放弃,因为团队是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放弃计划的,追上去或上保障车是唯二的两个选择。但一个人上保障车,真的会甘心吗?不会。那就追吧,追到自己足够突破耐力的极限,追到能够让自己蜕变。这就是团体骑行的特殊之处,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。


 


因为骑行中的旅行。骑行是独特的旅游方式,当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了脚步,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像是这次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,不是著名景点人人山人海的敦煌壁画或是大山大海,而是路边的大土墩。这些平常看一眼就略过的大土墩,其实是曾经明清时期建造的烽火台,更大的土墩则是古城。以前去西域的时候,更多的只会去一些比较著名的观光景点,像是嘉峪关等地,但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,这些地方往往是被改建过了的,且假期人很多,真正能够静下来体验的时间不多。那些普普通通的大土墩虽然并没有施加保护措施,因而还是本来古城该有的样子,而不是游客印象中的样子,那么就够了。因为历史并不需要光辉的外表来衬托它的伟大,平凡才是它最真实的样子。


 


因为满足感。说起来骑行整个过程中想象中的西域美食吃的并不多,但拥有的满足感却丝毫不减。路上最好的补给是昨天晚上打包的牛肉片,在狂骑十多公里的上坡到达的乌梢岭顶端,一行十几个人饥肠辘辘,车上的补给只有一些没滋味的大油饼,这个时候突然被翻出来的牛肉片简直冒着圣光,带着致命的吸引力,迅速被所有人瓜分。除此之外,那就是沙漠里的大西瓜,即便那个季节的西瓜不是很甜,但这种小缺点和大沙漠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,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来上一大块西瓜,那满足感可想而知。骑行路上,可以讲究,可以将就,是我们对食物最好的态度。


 


因为团队。从骑1到骑5已经度过了5年的时光,每个人都变了好多,但不变的依旧是每年暑假的骑行。虽然嘴上从来不说这些话,但我们真的有在见到别人的成长,而他人也有在见证我的成长。1年不见,也许有些生疏,但只要一旦开始骑行,队形依旧整齐,位置依旧清晰,晚上再一玩真心话大冒险,就混熟了。这个团队每年都会有人加入,鲜少有人退出,骑行如同纽带一般的存在,联系着所有人。每次提到骑行队,总是让人自豪的存在。从小学的刚毕业,到现在的高一,我们的羁绊从来没有断过,而未来也会因为骑行而一直延续下去。这是只属于我们,最特殊的连接方式。


 


因为……


一个答案怎么够呢,骑行带来的从来不是单纯的一方面,还有很多未知的收获在途中等着我们去发掘。


—— 接下来的旅程


对于未来的旅程,我更愿意集中在两个字上面


主题


接下里的骑6和骑7也会从丝绸之路的角度去进行,但与前几次不同的是,希望后面两次能有一个明确的学术类的主题,目前还在探索中……

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