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实剑桥学子文选:在不确定的世界里,如何做一个确定的人?
时间: 2020-04-02 来源: 上实剑桥
分享到:

校长寄语

学以经世、文以载道,

让思想的火花熔凝为文字,并交流碰撞出更炽热的火花。

本期起,我们将陆续推出“上实剑桥学子文选”,

期待更多的上实剑桥学子,

拿起笔,激扬文字、畅抒意气。

魏文帝曹丕云: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、不朽之盛事”,

斯言至理,上实剑桥学子不可不深察也!

——校长:袁光明

 上实剑桥

“在不确定的世界里,如何做一个确定的人?”这个看似矛盾,且带争议的话题,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道理?

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,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、新鲜事物迭出。人们被笼罩在丰富的知识面下,却似乎逐渐失去了自我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。扪心自问:你平时是否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刷微博、抖音、今日头条等APP上?我们自认为在关注世界的同时,却不自觉地忘了当今社会最不缺的就是资讯。况且,你花费大量时间所了解到的资讯,其他人花同样时间也能知道。你漫无目的所看的新闻,只不过是在接收软件通过大数据推送给你的资讯,被动麻木地输入。可是,你又何曾想过主动去输出呢?所以说:世界是确定的;不确定的,只是你。

你是否有过健身的经历?健身所需的衣服、器械、运动包、运动水杯、发带、蛋白粉……最后,当你兴致勃勃的买完了一切哪怕你现阶段不需要的装备时,你却发现,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。你拖太久了,过了那阵兴奋劲,新鲜感已经褪下去了。或者买了健身卡,却总是不想动。此时:世界是确定的;不确定的,依然是你。

目前,突如其来影响着全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,让我们无法正常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,不确定因素地产生,让世界变得不确定了。在这场世界洪流中,你该如何自处?如若你随波逐流,做一个不确定的人,干着糊弄老师、亦是糊弄自己的事,当世界回归正常时,很遗憾,你已经被甩出老远,跟不上了。

前段时间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图片,几位山村学生因家里没有网,或是走上一段长长的路,借助那一点点的网络上课;或是独自一人去到山坡边,满山找寻一点网络的轨迹,在那个唯一有点网络的地方呆上一天;或是坚定地说着我要考武汉大学……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。

这个场景像极了古时的凿壁偷光,只是她们所“偷”之物由光变为了网络,他们心之所向都是学习。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促使自己去跟上时代,这也是莘莘学子所追求的目标,所以,必须要成为内心坚定且确定的人。

我看到这些图片时,顿时十分钦佩她们。知识对我们来说理应是宝贵的财富,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,让我们的学习已然不涩不苦,我们便不应该靠他人对自己的催促和鞭策,才很不情愿地挪动自己学习的脚步。

Educated》的作者塔拉曾说:“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,理解不同的人、经历和历史。接受教育,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。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,同理心的深化,视野的开阔。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。如果人们受过教育,他们应该变的不那么确定,而不是更确定。他们应该多听、多说,对差异满怀激情,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。”

塔拉说的“不确定”又是指什么呢?

我们生活在新时代,幸运地拥有良好的教育机会。我们不是读书机器,我们更有了自己的思想,青少年真切的希望自己就是最独特的那个。我们大胆地尝试各种未知,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,我们看到了充满未知的道路,这是塔拉所说的“不确定”。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又不肯去尝试,不肯去思考,然而又麻木地接收着别人灌输给你的思想,不加斟酌地吸收,长此以往,你的世界观便只能是由你身边疑信参半的话语所搭建了。

世界是随时变化的,随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,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;但这种变化、这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最终走势又是可以确定的,中国率先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便是明证。当我们拥有了一双慧眼,能穿越不确定的表象,探察到亘古不变的那些确定性的内核,便能上升到心无纷扰静看庭前落花,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至善境界。

所以,关键是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内心确定的人!

我确定了,这个世界也就跟着确定了!

 

老师评语

不确定与确定,是矛盾,又是辩证的统一。用黑格尔“正反合”论来看,协调“不确定”与“确定”这一对正反的合即是:用内心的确定,用实践过程中自身的主观努力,来对冲外界的变动影响,以最终达成美好愿景。

思辨力,是国际教育核心之所在。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世间万事、万物,才能成为一名独立思考、内心充盈的“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”。马沁瑶同学的这篇文章,恰似疫情至暗时刻的一束光,点亮了自己,也照亮了他人!

热门标签